北海市中医医院2020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亮点和成效
2020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 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卫生健康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健康北海建设,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亮点及相关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在疫情工作当中火线发展党员15名,其中7名为援鄂队员。二是成立疫情宣传工作小组,在微信公众号、北海日报等媒体上宣传援鄂医疗队、隔离病区等一线抗疫工作者先进典型事例80余次。三是开展党员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自愿捐款活动,185名党员共捐款15887元;351名员工为扶贫干部李铭洋捐款14952元。四是成立广西北海市中医医院赴武汉疫情一线党员先锋队,成立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2个党员先锋岗,在疫情防控、群众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扶贫工作显成效,在脱贫攻坚的决胜年,医院获北海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宋继淦同志获北海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人员。
二、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工作
一是疫情期间安排人员到动车站、隔离酒店等防控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从2020年春节前夕起,共派出医务人员200多人,连续战疫长达182天,执行班次共1807人次,采集咽拭子标本734人次。二是积 极响应政府号召投入湖北及我市定点医院隔离区医疗救治工作,医院200多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其中进驻武汉中心医院重症病区11人,北海市定点医院隔离病 区5人,医院坚决抗疫获得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医疗卫生集体和最美逆行者集体称号,涌现出广西优秀战“疫”护士、广西三八红旗手各1名,湖北省 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称号4名。三是做好医院疫情保障工作,保障范围辐射北海主城区,已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22000余例次。
三、发挥“两山”精神,高效完成发热门诊建设
根据上级要求重新规划建设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按照标准建设,医院门诊楼一楼及临街诊室按三区两通要求于3日内改建完成并配备相应力量和设备投入使用。
四、发挥中医特色,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
一是疫情期间制作的芳香化浊香囊、通宣除瘴艾条、藿香苏风防疫茶等中医药制剂产品,其中使用芳香化浊香囊2600多个,通宣除瘴香艾条1600多条,藿香苏风防疫茶使用中药1342Kg,共熬制28350升中药茶饮,服务一线医务、警务和疫情防控人员数万人次。二是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我院先后与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北海附属中学等学校形成共建体,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教学内容、课外实践、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进行共享。三是积极抓好中医外治示范基地的建设,在2020年度广西市县自治区级中医外治法示范基地绩效考评获二等奖。四是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活动,共派驻12名技术骨干到受援医院开展学术讲座20多次、教学查房或手术30余次,巡回义诊5次,短期培训8人,接收进修18人。五是脾胃病科、儿科顺利通过自治区中医药局中医重点专科的验收。
五、推进名医工程,提高医院软实力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首届“北海名医”遴选工作,我院治未病科杨少军获得“北海名医”称号。二是成功引进林寿宁、黄李平、王力宁、邓鑫等5位教授和珠江医院麻醉科主任徐世元团队等2个专家团队。三是主动申报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获批设立,成为北海市获批设立的第五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是获批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六、推进新院区项目,改善北海就医环境
为 改善我院业务用地紧缺情况,新院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今年3月取得可研批复,8月完成方案设计,9月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工程总投资为96457.09万 元。10月份完成施工图设计,目前已经启动开工仪式,新院区建设正有条不紊进行。本年度获市财政预算6000万,抗疫特别国债8152万,自治区重大项目 前期经费80万资金补助。
七、增加设备投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020年投入1215万元购置了高清胃肠镜系统、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自动核酸提取仪等设备,开展了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LIF)、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止血术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1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八、加强医院运营管理,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0年成立绩效办公室,加强全院成本核算,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