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要‘打虎’,还要会‘养肺’
立秋要‘打虎’,还要会‘养肺’
二十四节气便是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
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入秋后雨水便日渐减少,空气湿度也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民间称这段时间为
“秋老虎”,因而天气干燥,草木渐枯,人自感燥。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那在中医方面又有什么养生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第二》说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 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诚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 自然规律。意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懂得了养生之道。其中还指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保持神志的安宁, 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为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 脏。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 说:“悲则气消。”由此可知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二、起居调养: 立秋后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在立秋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 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 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要注意空气流通。三、运动调养:运动调养: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视情况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 操。这里给大家介绍《寿世保元》中“太上玉轴六字气决”,具体做法:“六字诀’练习前要保持情绪平稳,不要过饥过饱,选择空气干净相对安静的地方,或站或 坐。选择“呵、噓、呼、嘻、吹、駟”六字中的一个练习,也可以按照顺序练习。作口形呼气,不要发出声音,有这个象就可以,一口气呼尽,呼到不能再呼,闭住 嘴,鼻子自然吸气。次数不限,以不累为度。如果心里憋闷,感觉生气,上火,用“呵”字;肝脏用“嘘”;肾脏用“吹”;脾胃用“呼”;肺用“哂”(si) ;三焦用“嘻”。四、饮食调养;
《素 问脏气法时论》提到:“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 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 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以滋阴润燥者。
推荐饮食
1、川贝炖秋梨
原料及做法:秋梨(去核)1只,川贝母粉5克,冰糖10克,加水适量。将以上原料洗净文火炖熟。
功效: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对于痰热、咳嗽的患者疗效最佳。
2、 野菊蜂蜜饮原料及做法:野菊花5~10克,蜂蜜适量,开水泡服代茶饮。功效:野菊花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功效。蜂蜜补中益气、润燥止咳、解毒止痛的作用。 两者冲饮,清热解毒、养阴润燥有良效。3、山药百合大枣粥原料及做法: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将以上原料洗净煮粥, 每日2次服用。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五、穴位保健
1、擦迎香:用双手大鱼际反复擦动迎香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预防感冒,改善鼻塞。
2、拍击肺俞穴: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肺气所注之处,位邻肺脏,可调理肺脏气机,使其清肃有权,该穴泻之宣肺、补之益肺,无论虚实及外感内伤咳嗽,均可使用。
3、叩击三阴交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4、温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为强壮保健要穴,常用温灸法。
北海市中医医院肺病科简介
我 院肺病科在住院大楼六楼,科室拥有专业技术过硬、素质良好的医护团队。科室突出传统中医药诊疗特色,以中药治疗,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膏方治疗为特色,标 本兼治。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秉承中医的传承与创新,竭诚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门诊开诊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08:00-12:00下午15:00-18:00
门诊及住院部联系电话:0779-2031102
莫柳芬
从事临床工作30年,广西中医肺病医疗质量控制专家,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专科委员。获评医院“名医”称号及“十佳医生”。擅长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