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筑牢抗疫“红色防线”——来自北海市中医医院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北海市“7·12”疫情发生后,北海市中医医院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市中医医院制定疫情防控工作处置方案,设立联合防控组、后勤保障组、资源调度组、协调支援组,党建督查组等5个工作组,明确各组分工,指导全院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的疫情防控“红色防线”,切实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退休不褪色
疫情显担当
“虽然我已退休,但我是党员,身体还可以,想为抗疫出点微薄之力。”63岁的许小若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北海市中医医院退休一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主动担当,积极投身志愿者服务当中,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疫”线有我
使命担当
北海市“7·12”疫情发生后,90后党员李俊娴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率先奔赴第一线,作为追阳小组一员参与市卫健委的追阳核酸采样工作。在连日高温酷暑炙烤下,她不怕苦、不怕累,每日步行往返爬楼入户数十次,挨家挨户上门对追阳对象进行核酸采样,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追阳核酸采样任务。李俊娴在2020年武汉疫情和2021年广西边境疫情期间,均参与了疫情防控的支援工作,且每次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相信大家的努力,曙光就在眼前!”李俊娴说。
“疫”刻不停
为生命接力
7月20日下午1点多,市中医医院急诊出诊接回一名体温达T39.5℃的中年男性发热患者,该患者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血压下降、血氧下降。由于患者16日以后一直未做核酸检测,须急查新冠抗原、核酸采样。
患者病情危重,急诊科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备党员林森带领医生高航及护理团队穿好防护服直奔发热门诊抢救。经病情判断及抢救治疗,该患者急需转至急诊科插管治疗。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该医院立即开通专用通道转运患者。经过气管插管及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等一些列抢救措施后,患者生命征平稳。放射科配合肺部CT检查,检验科予快速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收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经抗感染、抗休克及各重要器官支持等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已好转出院。
开通绿色通道
医护人员紧急接生
20日中午,市中医医院值班医生接到电话称有孕妇就诊,前往门诊查看后发现该孕妇为经产妇,羊水已破,有产征,短时间内有分娩可能。妇产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两组人员,一组协助办理入院手续,核查孕妇及其家属三码(健康码绿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并联系门诊部开通核酸检测绿色通道;一组在病房做好接产准备。在送往病房途中孕妇宫缩加剧,送上产床不到两分钟,产妇顺利分娩。本次医疗服务从接诊孕妇到分娩仅用时三十分钟。“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既要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又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新生儿的接生任务,可以说,这段时间,我们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在全力以赴。”有11年党龄的妇产科主任彭迪说。
解决群众急难忧
推出医疗服务微信群
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为了市民安心居家抗疫,北海市开设12345政务热线,专门成立了解决群众诉求工作专班,迅速处理涉疫情工单。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市中医医院还推出按专业分类的医疗服务微信群,为群众提供专业性强的线上医疗服务,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疫情相关的困难和问题,缓解了群众就诊难的情况,补充了线下诊疗的不足和回访的缺失,得到群众的纷纷点赞。
自7月21日集中推出按专业分类的医疗服务微信群以来,截至27日上午11时,儿科、妇产科、骨伤科、脑病科、心病科、肺病科、消渴病科、脾胃病科、眼耳鼻咽喉科、肛肠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针推康复科、男科线上诊疗人次数共计1310人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截至目前,北海市中医医院共派出100多名党员参加市追阳组、转运组、核酸采样等抗疫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建航表示,疫情不退,医护不退,该院将持续强化党员力量调配,迅速反应、积极行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生效,助力北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