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北海市中医医院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厚植英才俊杰,加快学科发展,打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助力健康北海建设。
一年来,市中医医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亮点纷呈,为让北海人民健康幸福地生活在北海,“让北海人民为生活在北海而自豪”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市中医医院行政一支部在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开展“行动体验式”党课学习活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市中医医院全面深入推进党史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党建工作,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市中医医院党委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着力抓好“源头活水”,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的生命线,严把党员“入口关”,重点在35岁以下优秀青年、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2021年,市中医医院药剂家床党支部荣获“北海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数名党员分别获“北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北海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北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此外,市中医医院党委把关注健康事业、投身社会公益、担当社会责任当作医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医院党委广泛发动全院在职党员志愿者,深入开展“访三事”、健康义诊、创城志愿服务、爱心献血、慰问困难群体、环境卫生整治、法律政策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市中医医院举行共建海洋中药临床研究基地签约仪式。
医疗质量工作是各级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2021年,市中医医院从多个方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的医院。
为加强业务知识,市中医医院对医护人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如举行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BLS)国际认证培训班、高级生命支持(ACLS)国际认证培训班,进行全院临床三基培训及临床急救技能考核、专科业务骨干专病考核。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2021年,市中医医院共开展新技术41项、新项目6项,其中3D打印导板颅脑精准定位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为市级新技术。针对颅脑手术中面临的定位难的问题,市中医医院将数字化医学建模技术应用于颅脑手术,并与神经内镜结合,提高了手术的精度,简化手术难度,使神经内镜这一技术的手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诊疗模式,解决群众在就诊过程中的困难。每周院长开展行政业务查房,查找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针对疑难病种或涉及多学科的病种,医院开展“一站式”诊疗服务,解决群众不知道“看什么科”的问题。去年,骨三科收治一名骨折合并脑梗死患者,该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医院组织内科、外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科、辅助科室联合会诊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量身打造最佳治疗方案,给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专业化、个体化的诊疗。而通过对疑难、复杂患者的讨论,各临床专科之间、临床与辅助科室之间进一步交流,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此外,市中医医院形成业务骨干专病常态化考核的机制,通过考核督促医务人员找到自我工作中的薄弱之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在“十四五”科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市中医医院科研团队课题《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气补肾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炎症因子的机制研究》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市中医医院院长刘建航是北海实施名医工程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市中医医院成为北海首家获得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医疗卫生单位,也实现了医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零突破”。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反映一个单位科研实力及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次立项,标志着市中医医院具备承担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能力,也反映了医院在名医工程、青年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取得好的成效。根据《北海市名医工程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医院学科的发展需要,市中医医院多方位、多渠道积极引进名医。2021年共柔性引进B类团队2个和C类人才3名,以及院级“名医工程”专家2名,其中包括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俞金龙教授团队、中山大学第一医院男科邓春华教授团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汤展宏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冼磊教授和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王振常教授。目前通过名医工程引进的名医专家对应的学科有骨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儿科、妇产科、康复科、肿瘤科和耳鼻喉科等,群众不出北海即可获得全国名老中医、危急重症专家、高水平麻醉和手术团队的服务。市中医医院引进名医专家后,医院学科建设不断健全并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科研教学能力不断强化提高。2021年,在名医的带动下,市中医医院开启海洋药物特色院内制剂研发,并推动院校携手促进学科发展,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全国首个“海洋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基地”,推进海洋中药科学技术传播和产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以海洋中药为特色的向海经济产业发展。市中医医院注重传承,发挥名医效应,多措并举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院长带头学”“专家讲堂”“跟名医学”“国医大师拜师仪式”等形式,在院内开展业务培训;与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中小学教学资源相结合,普及中医药知识,让北海市青少年成为“文化他信”最好的使者;向全市公立与民营机构招收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00名,为健康北海建设培训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推动北海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中医医院团委组织医护人员到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学党史、办实事——大手牵小手,中医助健康”义诊活动,为福利院工作人员示范康复训练。
以往去医院就诊,挂号前都需要去专门的窗口办理就诊卡,现在凭借一部手机即可实现网上办卡,并完成从挂号到缴费的医疗服务全流程,群众在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操作便可享受这一就医便利。据悉,市中医医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爱国卫生工作为契机,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信息化系统从各个方面简化诊治的流程,尽可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的就诊服务。这是市中医医院开展利民便民工作的一个缩影。2021年,市中医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有效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让健康服务有深度、有温度。医院开设了“医保”“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及“优待军人”等窗口,在人流密集处设置咨询服务岗,随时随地解决群众就医遇到的问题。同时,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2021年累计扶送行动不便患者入院1358人次,扶送急危重症患者入院2380人次。病房实行“护士床边工作制”,为患者提供连续、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为缓解患儿对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手术室购买儿童专用车,由家长陪同手术患儿驾驶玩具车进入手术室,待麻醉诱导入睡后家长再回等候区,大大缓解了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焦虑;为产妇量身定做中医特色的月子汤,促进产妇的产后愈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市中医医院根据四时养生及疾病特点编创“脊柱操”“降压操”“眩晕操”等12套中医养生保健操,在病房、各类科普活动中大力推广,助力百姓健康,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养生保健意识。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和万名专家走基层活动,大力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2021年共开展义诊19次,义诊服务2200多人次,教学查房12次,健康讲座9次,免费体检250人次。
项目位于北海大道东延长线上,向东能服务铁山港,向西毗邻高德小镇,向南辐射著名旅游景点北海银滩,北面靠近合浦县城。项目总占地面积160亩,总建筑面积144946.13平方米,包括1幢4层的门诊楼;2幢16层、12层的住院楼;还有感染楼、行政楼、污水处理站及垃圾用房、制剂楼、停车场等,计划2022年10月搬迁投入使用。2021年,市中医医院与施工方默契配合,克服疫情影响,在保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工期,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新院区项目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底,新院区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达到节点预期目标,目前正陆续开展大面积装修工作。新院区项目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QC活动)Ⅱ类成果等,并申报北海市“珠城杯”、广西区“真武阁杯”等质量奖项。据了解,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将配置先进医疗设备,设置病床1100张,临床科室30个,学科覆盖面广、专业分化更细,能全面满足北海市乃至北部湾地区的群众就医需求。新院区拟设置中医特色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中医外治基地、海洋生物基地、博士后制剂基地等,更突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按照“立足北部湾地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区域,走向东盟国家”的发展目标,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将建成广西一流的中医医院,为北海市乃至北部湾地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