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开拓 奋发有为—北海市中医医院2021年工作亮点展示
2021年,北海市中医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医院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己任,圆满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任务,现做以下的绩效工作亮点展示。
党建工作
全面深入推进党史和党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党建工作带领全体中医人团结凝聚、砥砺奋进。1.严格党员日常教育,严把党员“入口关”。2021年以来发展党员7名,按期转正党员17名。药剂家床党支部荣获北海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陈小清、陈真莲和朱冯燕等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2.广泛发动全院党员志愿者,以多种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服务、送温暖。如:到幸福里社区收集“微心愿”并开展访“三事”入户调查活动;到南康镇黄丽窝村及地角、驿马、海角路等社区开展健康义诊等。
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
医院积极响应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疫情防控的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克服物资短缺、场地不足和人员紧张等诸多困难,积极投身到防疫工作中:先后派出6000余人次参加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流调、大规模核酸检测和支援边境城市等防控工作。截止2021年12月9日共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196159针次。并在医院设置药茶免费赠饮区域,每天为群众提供温化除湿的防疫中药茶饮。坚持防控作战常态化,监测消杀日常化、医学观察独立化、培训督查全面化、知识普及平台化、关怀关爱个性化,完成了既定防控目标。
创新绩效方案
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一直坚持以生命健康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抓手,以中医技术为特色的办院思路。去年我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考评等级为A级,排名全国第76名。今年在充分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北海市年度工作报告、绩效管理指标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形成了既一脉相承又独具特色的医院新绩效指标体系。医院新的绩效指标体系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作为绩效分配指标考核,极大鼓励临床科室以高质量的专业水平和优质的态度服务广大群众。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质量工作是各级医疗机构的核心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2021年从以下几方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医院。1.对医护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全院临床三基培训及临床急救技能考核、专科业务骨干专病考核、举行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BLS)国际认证培训班、高级生命支持(ACLS)国际认证培训班等。2.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21年共开展新技术41项、新项目6项,例如:3D打印导板颅脑精准确定位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基于“互联网+”国医大师韦贵康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独特经验继承创新及应用和听骨链重建+人工听骨植入+鼓室成型术等。其中3D打印导板颅脑精准确定位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为市级新技术。3.积极探索创新诊疗模式。①每周院长行政业务查房,查找临床科室存在的问题并解决。②对疑难病种或涉及多学科的病种开展一站式诊疗服务,解决群众不知道“看什么科”的问题。例如:骨三科收治一名骨折合并脑梗死患者,该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医院组织多科室(包括内科、外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科、辅助科室)联合会诊讨论的形式,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量身打造最佳治疗方案,给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专业化、个体化的诊疗。③形成跨专科的病例讨论机制。通过对疑难、复杂患者的讨论,各临床专科之间、临床与辅助科室之间进一步交流,弥补工作中的思考不足,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④形成业务骨干专病常态化考核的机制。通过考核督促医务人员找到自我工作中的薄弱之处,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
持续开展利民便民工作
1.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爱国卫生工作为契机,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信息化系统从各个方面简化诊治的流程,尽可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的就诊服务。例如: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网上办卡,群众就诊可以采用网上预约方式进行挂号和支付挂号费用、诊疗费用,节省了在医院的等候时间。
2.医院开设了“医保”“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及“优待军人”等窗口,在人流密集处设置咨询服务岗,随时随地解决群众的就医问题.
3.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今年累计扶送行动不便患者入院1358人次,扶送急危重症患者入院2380人次。以上工作也得到群众的良好反馈,今年我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为95.5%,住院患者满意度96%,医务人员满意度94.2%。
4.病房行“护士床边工作制”为患者提供连续、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例如为缓解患儿对手术产生的恐惧心理,手术室购买儿童专用车,由家长陪同手术患儿驾驶玩具车进入手术室,待麻醉诱导入睡后家长再回等候区,大大缓解了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焦虑;为产妇量身定做中医特色的月子汤,促进产妇的产后愈合。
5.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根据四时养生及疾病特点编创“脊柱操”“降压操”“ 眩晕操”等12套中医养生保健操,在病房、各类科普活动中大力推广,助力百姓健康,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养生保健意识。
6.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和万名专家走基层,大力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今年共开展义诊19次,义诊服务2200多人次,教学查房12次,健康讲座9次,免费体检250人次。
加大人才引进助力医院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根据《北海市名医工程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学科的发展需要,多方位、多渠道积极引进名医。今年共引进区内外名医9名,名医的专业范围包括内外妇儿等专业,群众不出北海即可接受到全国名老中医、危急重症专家、高水平麻醉和手术团队的服务。例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俞金龙教授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邓春华教授团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汤展宏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冼磊教授等。
励志笃行科研教学工作
1.在科研方面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和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的零突破。我院以刘建航博士为首的科研团队课题《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益气补肾法干预膝骨关节炎炎症因子的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志勤副主任护师课题《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尿液样本检测CYS-C的临床应用价值》《电生理适宜技术在广西北部湾地区男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医院制剂跌打止痛凝胶的研发》等12项课题获2021年立项。
2.院校携手共赢,共促学科发展。①开启海洋药物特色院内制剂研发,并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全国首个 “海洋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基地”开展以海洋中药为特色的向海经济产业。②与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共研自治区A类课题《透视中医抗疫价值 探究中医传统文化在学校的育人路径》,共同寻找中医药进课堂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结合点,推动中医药文化和中小学教学资源相结合,普及中医药知识,使北海市青少年成为“文化他信”最好的使者。
3.开启“双导”新驱动,打出培优“组合拳”。2021年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医师、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培训“双导师”负责制管理。给每位住培学员匹配双导师,导师们将以传、帮、带的方式,把医疗规范、临床技术和长期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及心得体会通过日后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给学员,实现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临床技能的传承。
4、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凝炼学科方向,使医院研究生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有较大提升。①2021年市中医医院成为北海市首家获得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建航取得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后,将于2022年起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②刘建航、杨少军、蔡晓静、麦敏军等4名专家获聘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专业分布的骨伤科、脾胃科、儿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其中骨伤科主持及承担主要科研项目9项,立项经费总额100余万元。5.薪火相传,学贯中西。2021年向社会公开招收25名已取得非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证书、需要开具中药处方(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医师开展“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培训”项目;向全市公立及民营机构招收我院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00名,为健康北海建设培训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推进北海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新院区项目建设
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已于2021年12月21日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达到预期目标节点。
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扬党建引领作用,开展了学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坚持党员争先担当;主动与综合执法部门、街道社区对接,提升项目管理外部环境;组织青年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充分发挥项目青年骨干作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提升我院社会形象等活动。
项目在前期工作开展同时聘请项目顾问,在项目开工后聘请高级工程师及项目监管员为项目把好质量安全关。是北海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021年11月29日,市城乡建设局在我院新院区项目工地现场召开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会、新安全法宣贯暨质量安全工地现场观摩会,北海市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观摩工地优质做法。
同时严把项目质量,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QC活动)Ⅱ类成果等,并申报北海市“珠城杯”、广西区“真武阁杯”等质量奖项。通过广西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过程验收,并申报广西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工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22年,我们将持续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综合改善医院软、硬件服务质量等措施,推动医院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打造“患者满意、职工满意、党和政府满意”的百姓口碑医院和品牌医院。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建设健康北海做出新贡献!